“圣诞”强了你吗?

发布时间:2014-12-25

    今天是西方的圣诞节,相信很多中国人都对这个节日并不陌生。但是耶稣跟我们有毛线关系?相信,很多人都被“圣诞”了。但实不相瞒,我们跟圣诞节原来有莫大的关系。

  西方圣诞的中国故乡

  从文化层面来看,可能是中国人在过着西方人的圣诞节,但是如果从经济角度细细说来,说是中国人制造了世界的圣诞梦一点都不夸张。先来看一组媒体的数据吧,根据新华社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圣诞用品出口基地,全世界有超过60%的圣诞用品都来自义乌,据义乌海关统计,今年111月,义乌出口圣诞用品产值超过2亿美元。如此大的圣诞产业规模令人吃惊,难怪国际媒体BBC也要发表文章提醒人们,“圣诞节的真正故乡其实是义乌,这个奇特的中国城市鲜有人知,但却是全球节庆饰品的主要来源地。”

  中国人“玩坏”圣诞节

  BBC说的没有错,正是成千上万的中国制造业工人,用双手装点了全球的圣诞美梦。不过,中国人不仅制造着圣诞节,还别出心裁地创造着圣诞节。《观察者网》就发表文章指出,中国的“圣诞经济”有不少原创,尤其是“平安夜”吃苹果。“苹果”在基督教教义里,与“撒旦”相关,象征人类“原罪”的诱因。为基督“庆生”,却吃着“撒旦果”,这听上去多少有些荒诞。不过,这一原创至少让全球的“圣诞经济”更加地多元化了。《观察者网》的文章还说,各类节日尤其是“圣诞节”的“被经济”早就是西方各国社会的现实,中国人这厢也就是主动接了个消费经济的轨。

  《中国青年报》同样发表文章说,西方的圣诞节正面临着在中国被“玩”坏的状况,文章指出,中国式圣诞往往被视为狂欢节,其主要形式是广场喧嚣、情人约会、逛街购物和赠礼问候,概而言之,就是“玩”。面对自己制造和创造的圣诞节,很多中国人已经沉浸其中。确实如此,狂欢节一样的中国式圣诞节已经无处不在,它在购物广场的圣诞装饰里,在你亲朋好友的微博和朋友圈里,也在时刻包围着你的商品广告里。在这一天,除非你不出门,不上网,不打开电视,不跟人说话。

  荒诞无奈的“被圣诞”

  被圣诞的不只是大人,小朋友们看来也难免。在狂欢的节日氛围中,一些中小学也开始凑热闹,有组织地过起了圣诞节。针对这种现象,《齐鲁晚报》发表名为《圣诞节学校没必要凑热闹》的评论文章说,中小学生喜欢热闹,善于模仿,但是认知能力也有限,很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,在老师家长的簇拥下“被过节”。文章呼吁,作为宗教节日,圣诞节不适合在学校过。我们不提倡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,但凡事都得有个度,如果学校作为一个教育主体,仅仅是为了跟风而过圣诞节,甚至非要停课举行仪式,那就偏离了教育的本意。

  既然是宗教节日,不庆祝圣诞节的人自然还有很多,犹太人就是其中之一。据美国《华盛顿邮报》的消息,圣诞节集体外出吃中餐竟然成了犹太人在这一天的“节日习俗”。一份针对纽约犹太人为何钟爱中餐调查报告显示,“质量、价格和文化亲近感是他们选择中餐的最重要原因”。看来,为了做犹太人的生意,很多中餐馆也只能“被圣诞”了。

  我想,圣诞节之所以这么强势入侵,甚至超过春节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方文化的强力入侵,在文化差异巨大的环境下,人们对西方思想的向往,导致西方节日普遍受大众认同;再且,今年来,国内商家为需找商机,大肆宣扬导致西方节日越炒越热。所以我们都被“圣诞”了。更多资讯请关注安赛科技

(工作日:9:00-18:00)

在线QQ

咨询电话020-66638539